为了提升大学生对散文创作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散文创作水平, 2021年10月16日(星期六)上午9:00—11:30,在4教106报告厅举办了黄河三角洲大讲堂——“散文创作漫谈”。本次报告由滨州学院人文学院、滨州学院社科联、滨州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人文学院院长王明东教授为主持人,《天津文学》杂志主编、一级作家、编审张映勤先生为报告人。
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庆祥先生,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许烟华先生,市作协名誉主席王锋女士,市作协副主席王其槐先生、张学芹女士,以及市作协其他会员、滨州文学研究中心老师、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同学、文化生态学研学会同学等100多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刘庆祥主席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并提醒大家注意讲者与听者的关系,放平心态去听,静下心来好好听课。
张映勤先生的报告主要从散文要写的真实,散文的取材要严,散文的神和魂,散文创作要陌生化,以及怎么写散文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散文的见解。
张映勤先生提到散文的生命是真实的,是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要真实地表现生活,追求艺术真实、本质真实、文学真实、情感真实。张映勤先生提出散文创作中允许有少许的虚构,因为作者的记忆可能偏差,但这种虚构是一种审美需要,也就是无意虚构。根据“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要求,散文创作要坚持“大事要真,小事可虚”。
在散文的选材方面,张映勤先生说到要选记忆中最深刻的,能打动自己,震撼自己的题材,要懂得取舍,不要硬写,尊重内心的召唤。文章的切入点要小,但切入点要深。
张映勤先生还讲到散文创作要有神和魂,也就是一定要有“我”;文章要有趣味性,让读者看的进去,喜欢看;文章要耐读,能琢磨,有灵魂的深度,给人启发。张映勤先生对“形散而神不散”进行了解读——形散就是取材广泛,不受时空的限制,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写法要灵活,有一定的随机性,贴着人物写,有感而发;结构自由,可以叙述抒情议论。
张映勤先生强调写散文要说好三种话,一是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贴近现实的话;二是说真话实话,态度真诚,感情真挚,内容真实,不说官话套话;三是说一己的有个性的话。
张映勤先生报告结束后,现场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最后,王明东院长总结了张映勤先生的发言,并呼吁大家多多读书,养成良好的文学阅读习惯。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开阔了我院大学生的视野,相信在文学气息的熏陶下,我院大学生一定会在散文领域绽放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