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上午9:00,在山东航空学院11教416室,“滨州文学研究”第21次学术沙龙成功举办。本场沙龙由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阳信县作家协会、山东在御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生态文化普及教育基地联合主办,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和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具体承办。本场沙龙主题为:浪漫细腻的诗情,朴素深刻的诗意——阳信女诗人诗歌创作的现实关注与现代性追求。
本场沙龙由滨州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邢长远副教授主持,滨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滨州师专原副校长杨浩文教授,《滨州日报》原副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李长英先生,中国作协会员、滨州市作协原副主席、著名诗人赵雪松先生,中国作协会员、滨州市评协名誉主席、著名诗人王长征先生,中国作协会员、滨州市作协秘书长、滨城区作协主席、著名诗人时培建先生,中国作协会员、博兴县作协主席、著名诗人舒中先生以及滨州市作协副秘书长、阳信县作协副主席、知名诗人马宁女士,阳信县作协理事、诗人王宁女士,阳信县诗人王宇红女士,阳信县诗人薛学勤女士等嘉宾参加了沙龙活动。此外,参加本次沙龙的还有校研究生处闫永利处长、人文学院王光利教授和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的部分同学。
沙龙开始前,举办了杨浩文教授的赠书仪式。随后,杨浩文教授沙龙寄语,对滨州文学研究学术沙龙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勤思考。
接下来,马宁、王宁、王宇红、薛雪琴等阳信县女诗人依次分享了个人的创作心得。马宁女士认为,诗歌灵感源于小城生活与旅行等经历,提倡创作者要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王宁女士表示,诗歌是生命与艺术的深度交融,是诗人的终身的修行,诗歌创作根基在于真实的生活体验,需要诗人大量阅读,勤于练笔,反复地锤炼语言。王宇红女士分享了自己在新疆戈壁滩的独特经历,她强调创作源于生活,那些刻骨铭心的体验是灵感的源泉,用真情实感书写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薛雪琴女士则提出,诗歌创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兼具记录生活与治愈心灵的功能。
接下来,24历史本1钟晓晴同学、24历史本1刘蓉蓉同学、23中文本2陈亭羽同学分别朗诵了各位女诗人的代表作品。随后,24历史本1罗娜同学、24中文本3贾金秋同学、24历史本1王璐瑶同学依次发言,探讨了阳信女诗人的诗歌特色。参加沙龙的同学,还与各位女诗人互动交流,现场向各位女诗人请教文学创作的问题。
茶歇过后,李长英、王长征、时培建、舒中、王光利、赵雪松等诗人、学者依次发言,对阳信女诗人的诗歌进行了深度解读和细致评价。滨州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著名诗人许烟华先生因事无法到场,专门发来自己的发言录音,沙龙现场也进行了录音播放。
在发言中,大家纷纷表示,阳信女诗人的诗歌各有特色,有的诗歌情感有浓度,具有较好的辨识度;有的诗歌充满生活气息,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有的诗歌在语言运用上富有陌生感,具有鲜明的先锋色彩;有的诗歌善于营造场景氛围;有的诗歌饱含贴近生命的疼痛感。同时,大家也指出阳信女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存在诗意空间不足,诗意营造节奏不合理,诗歌内容过于散文化,诗歌语言不够讲究,议论过多等问题。最后,闫永利处长总结发言,希望各位女诗人有更高的诗歌抱负与追求,能够笔耕不辍,创作出更高质量的诗作。
本次沙龙不仅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诗歌交流探讨的机会,提升了同学们的诗歌鉴赏水平,激发了同学们对阳信诗歌研究的兴趣,也对阳信诗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次沙龙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