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号(周五)晚7:00,在11号教学楼211教室,“生态文化研究”第68场学术沙龙成功举办。本场沙龙由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山东航空学院生态文化省级普及教育基地和文化生态学研学会承办。沙龙主题为:竹枝词中的乡土生态与地域文化。本场沙龙由孙永副教授主持、朱秀敏博士主讲、李兆禄教授点评,文化生态学研学会部分学生参加了沙龙活动。
沙龙伊始,孙永副教授介绍了本场沙龙的安排情况。随后,研学会第一研学组选派的褚健宏同学(24中文本1)进行发言,该同学讲述了竹枝词蕴含的生态智慧、文化基因,认为深入理解竹枝词为我们解决生态困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接着第二研学组选派的任会超同学(24历史本2)发言,该同学从生态景观、承载的地域文化、异域竹枝词的意义、当下价值与应用这四个方面展开讲述,她认为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竹枝词在新时代能够焕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最后由第三研学组选派的金贵姝同学(24中文本3)进行发言,该同学围绕竹枝词中乡土生态与地域文化展开探讨,分析其价值功能、研究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强调当下要承担起传承竹枝词文化的责任。三位同学发言之后,研学会各研学组都围绕三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互动交流,并深入探讨分析了相关问题。
简单茶歇后,朱秀敏博士围绕本场沙龙主题进行了主题发言。朱秀敏博士通过一首首竹枝词带领大家进入了乡土生态世界,让大家了解了竹枝词作为生态文本的独创性、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以及竹枝词为当代文学提供的历史参照和创作灵感等内容,朱博士强调现代生态修复需要敬畏自然规律。最后,朱秀敏博士鼓励同学们从家乡文化作品中感受人际关系与生态智慧,深化对本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理解与思考。
朱秀敏博士主讲之后,李兆禄教授对本场沙龙进行了点评。李兆禄教授对本场沙龙中同学们的良好表现给予高度评价。李兆禄教授强调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能从竹枝词中获得如何解决当下自然生态危机和文化危机的启示,激活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这非常契合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的号召。
本场沙龙,同学们收获满满,大家对竹枝词中的乡土生态与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参加本场沙龙的师生进行了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