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上午9:00,在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议室,“滨州文学研究”第19次学术沙龙成功举办。本场沙龙由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邹平市作家协会、山东在御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生态文化普及教育基地联合主办,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和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承办,本场沙龙主题为:“邹平散文叙事的精神坐标:关于个体记忆、情感维度与观念自觉的对话”。
本场沙龙由滨州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邢长远副教授主持,特邀《滨州日报》原副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李长英先生,滨州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滨州市政府新型智库专家李延典先生,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邹平市作协主席、邹平市书协副主席、散文家由俊佐先生,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山东在御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金平先生,中国作协会员、邹平市作协副主席、国际《尚书》学会邹平分会副会长、散文家、诗人米兰女士,山东省作协会员、滨州市作协副秘书长、邹平市作协副主席、散文家范红霞女士,山东省作协会员、邹平市作协文学顾问、诗人张迎军先生,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散文家王慧玲女士,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邹平市作协副秘书长、散文家李又茗女士参加。此外,参加本次沙龙的还有山东航空学院研究生处闫永利处长,滨州文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山东航空学院人文学院耿宝强教授以及李盛涛副教授、孙永副教授和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的部分同学。
首先,由俊佐先生、米兰女士、范红霞女士依次分享了个人的创作心得。由俊佐先生认为散文作者的思考对于散文创作非常重要,文章是作者思想的体现,他畅谈了互联网写作的时效性、原创作品的重要性以及当代文学的创新性等问题。米兰女士从阅读、思考、入世三个方面阐述了一名优秀的散文作家应该必备的特质,提出阅读要广泛、思考要深刻、入世要关注时代和社会现实等问题。范红霞女士分享了个人的写作初衷、写作风格、写作认知等,她指出写作就像阳光照进生活一样,而她的写作是不太在意其他人的评说,作品就要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王鑫泽、殷双双、徐晗三位同学分别朗诵了由俊佐先生、米兰女士、范红霞女士的散文代表作品节选。随后,江欣雨同学探讨了由俊佐先生的散文的特色,她认为由俊佐散文中的个体记忆是散文的灵魂基石,情感维度是散文的动人旋律,观念自觉是散文的思想灯塔。付潇文同学分析了国内学术界对米兰女士散文作品的研究现状,她认为米兰散文中的美是庄严深沉的,是以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真挚的生命敬畏见长的。张莉同学分享了对范红霞女士散文的阅读体验,她认为范红霞散文情感细腻且富有感染力。
茶歇过后,李长英先生进行沙龙发言,他认为散文写作需要注重两个方面:节外生枝和内容深刻,尤其是散文内容,要饱满而富有意义。李延典先生就散文表达乡愁情感发表意见,指出散文上的情感寄托,分析了三位作家散文的各自特点。张迎军先生赞扬了米兰写作的自由和其独到写作体系,认为米兰的写作深刻而富有灵魂。王慧玲女士对范红霞女士的散文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她的散文心思细腻,构思奇特,随意但又用情。李又茗女士认为由俊佐先生的散文既表达个人情感,又很有时代契合度,在保有自己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接下来,耿宝强老师赞扬范红霞女士的散文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烟火,认为由俊佐先生的散文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评价米兰女士的作品深刻而亲切。李盛涛老师认为范红霞女士的散文具有生命张力,米兰女士的散文具有文化厚度,由俊佐先生的散文体现了乡土散文的精神内质;同时李盛涛老师也建议三位散文家应该增强生命体验的宽度和厚度。孙永老师认为三位散文家的精神世界丰富而饱满。随后,闫永利处长热情宣读了著名散文家李登建先生从深圳发来的对三位散文家的评论,并对邹平散文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最后,刘金平先生代表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对本场沙龙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分享了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创业故事。
本次沙龙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散文交流探讨的机会,激发了大家对邹平散文研究的热情与兴趣,增强了大学生们的散文文学素养,对邹平散文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意义,本次沙龙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