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正文

【滨州文学研究】第15场学术沙龙“传承与突破:黄河文化精神的文学书写与审美呈现——滨城作家‘讲好黄河故事’的新时代探索”成功举办
  • 作者:滨州文学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2025-04-05
  • 浏览次数:144
  • 2024年4月20日下午15:00,在11号教学楼416会议室,“滨州文学研究”第15场学术沙龙成功举办。本场沙龙由滨州文学研究中心、滨城区作家协会、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承办,沙龙主题为:传承与突破:黄河文化精神的文学书写与审美呈现——滨州作家讲好黄河故事的新时代探索


    本场沙龙由邢长远副教授主持,特邀滨州市作协、滨城区作协、市评协的璎宁、时培建、王永彪、董剑、韩明、陈东、马继红、刘树行等作家参加。此外,参加本次沙龙的还有校研究生处闫永利处长、人文学院王光利教授、韩荣钧副教授、宋金民副教授,以及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的部分同学。

    首先,王永彪先生以倒立的金字塔型为引言,发表了自己对黄河诗歌思维架构的独特见解,强调诗歌的创作形式与方法的重要性;董剑先生针对黄河文化精神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我们应深入挖掘黄河中蕴含的价值;韩明先生结合自身经历,强调对写作语言的雕琢,努力写真实的黄河;陈东先生结合自己北京学习经历,鼓励同学们跳出地域差异,踏实写作,深挖文学内涵;马继红女士强调要以“我手写我心”,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对黄河的感恩;刘树行先生谦虚地评价了个人作品,分享个人创作心得,鼓励我们挖掘黄河时代价值,写出黄河的新时代生命力。

    接下来学生代表进行发言。李梦杰同学从文学书写和审美呈现两方面分析陈东、王永彪及刘树行先生的作品,强调了创新与突破在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魏亭竹同学详细解读了韩明先生的诗歌《黄河:枯坐篇》及刘树行先生的散文《大河东流书美卷》,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的魅力与力量;齐孜晔同学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结合具体作品,深刻地探讨了黄河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赞扬。

    茶歇过后,璎宁女士对三位作家的作品分别进行点评,认为三位老师在写作方面各有特色。在关于黄河散文写作方面,璎宁女士认为应以“小切口,大情怀”的方式进行写作;时培建先生针对作品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对作品中体现的黄河文化精神进行全面细致的归纳;王光利教授对黄河文化有深入研究,他针对黄河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及如何讲好黄河文化两个问题进行了阐述;韩荣钧副教授及宋金民副教授都针对作家及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在黄河文化作品创作方面的独特见解;最后,闫永利处长进行总结发言,结合自己少年时期对黄河的记忆,指出作品应与时代密切相关,鼓励作家及同学们深入了解黄河,在传承与突破中,让黄河文化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此次沙龙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文学交流活动,同学们不仅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各位作家的创作经历及写作技巧,同时也对黄河文化精神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本场沙龙活动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