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学术沙龙

正文

【滨州文学研究】第17场学术沙龙“穿越诗歌长河,奔赴诗和远方——李辉诗歌意象分析”成功举办
  • 作者:滨州文学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2025-04-05
  • 浏览次数:125
  • 202461日晚上1900,在11号教学楼211室,“滨州文学研究”第17学术沙龙成功举办。本场沙龙由滨州文学研究中心主办,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承办。本场沙龙主题为:穿越诗歌长河,奔赴诗和远方——李辉诗歌意象分析。

    本场沙龙由耿兆雪同学主持,李云鹏同学点评,大学生研究会的部分同学参加了本场沙龙活动。沙龙开始,主持人耿兆雪向大家介绍了本场沙龙具体安排情况,并对到场的各位同学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沙龙正式开始。首先,研究会第一研学组选派的陈昨良同学(23历史本1)发言。陈昨良同学从山水风雨等自然元素及一些细微的意象切入,来解读李辉诗歌的精神表达,探究其对生命的思考。他认为李辉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引发了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和珍视。

    接着,研究会第二研学组选派的郑惠月同学(23历史本1)发言。郑惠月同学从李辉诗歌的语言出发,从李辉诗歌情感表达入手,阐述对李辉诗歌的理解。她认为李辉先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然后,研究会第三研学组选派的李辰(23中文本2)同学发言。李辰同学对李辉诗歌中布尔津的天空、沙漠、落叶等意象进行了深度解析,认为这些意象展示了夏天的多变和丰富,也传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化莫测的理念。她从具体的意象中分析作者对于生活、爱情和人生感悟。三位同学发言结束后,同学们现场进行了相互交流。

    茶歇过后,耿兆雪同学对三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她发现李辉先生喜欢描写风、阳光、草原等比较遥远的景象,认为意象是情感的寄托,物象是情感寄托的具体事物。李辉先生喜欢运用比较遥远的、自然的、宽泛的意象,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李辉先生向往自由、向往诗和远方的想法。她着重谈了自己对《无骨的人》的理解和看法,认为李辉先生的诗歌中饱含他对人生,乃至人性的思考。李云鹏同学把意象和形象进行对比,通过举例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意象,她认为李辉先生的诗歌情景交融,在写作时将情感寄寓在一些景物上,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从对景物的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最后,参加本次沙龙的同学们合影留念。本次沙龙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文学交流活动,同学们收获颇丰,对于李辉先生诗歌意象的选用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本场沙龙取得圆满成功!